“人生要到多大岁才能懂事?”这句话看上去似乎有些可笑,却着实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有人会说上了小学就应该懂事了;有的会说到了初中就懂事了;有的说到了18岁就应该懂事了;还有的说上了大学孩子独立了,好像一下就懂事了。
回首往事,不用说小学、初中,就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想起来都觉得很是“懵懂”。
网上看到的两件事情,让我开始重新认识“人生要到多大岁才能懂事”。
人生要到60岁才能懂事
远离了昔日的叱咤风云,落马后的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在狱中生活平凡,亲情成了他精神的寄托。刘志军的辩护律师介绍,在秦城监狱,刘志军可以看电视、报纸,对外界情况有所了解。不过羁押期间不能见家属,对亲人多有挂念。最放不下的,是自己的女儿和老母亲。
对母亲的牵挂更甚,律师称,刘志军每次会见都会反复问“老母亲还在不在人世”。娄秋琴说,我们告诉他还在,但他好像不太相信。他说老父亲去世没有回去,灵柩在家里等了两天,最后因为工作太多没有回去。言下之意,担心再也看不到老母亲。
在很多报道的描述中,刘志军令人爱恨交加。有铁道部的老同志回忆其霸道蛮横,“想用你时你就升,不想用你时你就滚,有时三更半夜把你喊来开会骂一顿,让你摸不着北。”不过,身陷囹圄之后,刘志军似乎多了些“柔情”。在庭审的最后陈述中,刘志军感谢了所有的人,包括办案人员和秦城监狱的看守人员。
开庭当天早上,秦城监狱特地为他准备了两个鸡蛋、两个肉包子和一碗稀饭。中餐时,法院为其准备红烧肉、鱼、蔬菜和米饭。刘志军对这一切很感恩,他对律师说,“人生要到60岁才能懂事。”
刘志军说,这是20多年前,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对他说的一句话,“他说自己一直没能够明白是什么意思,现在终于理解了”。
刘志军甚至跟律师谈起自己的出身。刘志军说因为祖上有过雇工,家里被划为富农,阶级成分不好,当初进入铁路系统很曲折。
1972年2月,初中毕业的他赶上铁路招工,机会来临时,体检却查出肺部疑有钙化点,刘志军连夜赶路到县城医院复诊,拿到心肺无异议的确诊结果赶回,据刘志军自己说,只差几分钟就到了截止的时间。
说这番话时,刘志军正好六十岁,当年勤奋进取的小伙子已经历了从部长级高官到阶下囚的人生过山车。
刘志军说:“做事、做人要知止,适可而止,什么东西都不要过”。
6月14日的会见,分别之时,隔着铁栅栏,刘志军双手紧握两位律师的手,再三感谢……
最后一刻对亲友大喊:帮忙照顾父母
华西都市报:因为毒品,我眼前这个1.75米的帅气男孩,曾经的足球尖子,就将走向人生的终点。他说自己心里早有准备,但还放不下三件事:那封准备寄给父母的信只写了一半,成年后没能与父母照张全家福,一年未来信的女友是否会来给他送行。
6月19日7:30
对话记者
华西都市报:你还这么年轻,为什么会选择这条路?
刘明:过去有很多事没想清楚,就这样去做了。
华西都市报:是什么事?
刘明:看人看事的思想上有偏差。我死在“义气”上。
华西都市报:义气?
刘明:交了很多社会上的朋友,进来后才发现,其实过去在一起时那个样子,都是利益关系,如果让我重选一次,一定不会吸毒,更不会制毒。
华西都市报:现在后悔吗?
刘明:自己做的事,应该要承受。我其实有预感,等不过今年“6·26”了,昨天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华西都市报:昨晚想些什么呢?刘明:最多的是想父母。前一阵我写了6封信,有5封是给朋友的。最后一封只写了一半,是给父母的。
华西都市报:为什么没写完?
刘明:写到后面就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了,不知道怎么安慰他们。
华西都市报:等会就会见到父母了,有什么话要说?
刘明:我会笑着走过去的,我不想他们难过。但如果他们哭了,我想也会忍不住哭。
华西都市报:对自己过去做的事怎么看?
刘明:肮脏。(陷入沉默)
华西都市报:如果人生有重来的机会,你希望自己是什么样子?
刘明:平凡、安稳地过完一生。
华西都市报: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
刘明:如果这一天没有限制,我想陪父母说会儿话,陪他们坐一坐。然后一家人去照张全家福,我长大后,就再也没有和他们一起照过相了。
8:30
临刑告别
一句“你好”后与父亲无话
早上8点30分,刘明走进了会见室。父母、女友已经坐在了玻璃隔栏的外面。通过一根细细的电话线,他开始逐一向他们告别。
上午9点,刘明被押出了看守所,他看到母亲就站在门口,突然变得亢奋,对着亲友大喊:“帮忙照顾我妈和老汉儿。”
在昨日早上见面时,刘明曾经说,他最放不下心的是父母,年纪大了没人照顾。在看守所里,他给最好的朋友都写了信,希望他们能时常去看看自己的父母。而最后写给朋友的5封信都是希望他们能照顾自己的父母。
“懂事”二字看似简单。其实大家很难说清多大岁才能懂事,也许不惑之年?也许古稀之年?或许是“经历重大事件”后方可懂事,也难说!
评论